课程思政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课程思政>>正文

聚焦中国发展,坚定理想信念

2022年03月21日 11:59  点击:[]

聚焦中国发展,坚定理想信念

在讲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时,首先从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说起。介绍计算机发展史通常都是以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脉络逐一介绍。在这个脉络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计算机发展的历程,这难免会使学生忽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这是我们以往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必须要介绍的里程碑事件。然而,在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0年后,1956年4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领导下,中国就制定了12年科技发展远景纲要,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完成了第一台小型计算机103机的设计,并在8个月后由国营738厂完成了103机的制造。此后,中国计算机实现了从无到有、跻身世界前列的稳步发展。2013年,“天河二号”摘夺世界超算500强桂冠,标志着中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16年,世界首台峰值运算能力超过每秒10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连续四次雄踞“全国超级计算机500强”榜首;2019年,全球超算TOP500强名单中,“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位列第三、四名。

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中,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早在1947—1948年华罗庚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时,“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就非常赏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并带华罗庚参观过自己的实验室,和华罗庚讨论相关学术问题。也正是在那时,华罗庚就已经开始盘算回国开展电子计算机工作。1950年,已经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的华罗庚,不但毅然放弃待遇优厚的职位,还动员了很多留学生回国。他在回国途中发表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提倡“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增强了留学生回国的决心。

通过对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的挖掘,我们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中国计算机发展里程中的重要事件和关键人物,使学生从中看到中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潜心钻研的优秀品质,认识到中国计算机行业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立志参与中国科技强国建设的决心。

关闭